返回
歡迎訪問懷化市人民代表大會網站!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人大概覽
常委會黨組成員
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
常委會組成人員
機構設置
人大要聞
人大要聞
視頻新聞
人大公告
決議決定
報告
通知公告
選舉任免
人大立法
立法動態
論證聽證與征求意見
法規解讀
宣傳實施
人大監督
監督動態
“一府一委兩院”工作
縣鄉人大
代表風采
代表活動
代表風采
法規制度
國家法律法規
湖南省地方性法規
懷化市地方性法規
人大制度
調查研究
當前位置:
首頁
調查研究
正文
新聞推薦
市人大常委會黨組舉行2021年第二十七次會議再次傳達學習黨
向守清在靖州宣講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
姜耀文在中方縣宣講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
市五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四十九次會議
全市人大系統集中收看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開幕式直播
專題推薦
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召開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
市人大常委會黨組舉行2021年第二十七次會議再次傳達學習黨
向守清在靖州宣講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
姜耀文在中方縣宣講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
李萬千赴辰溪開展宣講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
勇擔新時代人大工作使命 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石希欣
辰溪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1-06-02 08:47:09
點擊數:
來源: 懷化人大
辰溪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情況
調 研 報 告
辰溪縣人大民族華僑外事委員會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的安排,5月中、下旬,縣人大民僑外委在常委會副主任譚云建同志的帶領下,邀請部分常委會委員、市、縣人大代表組成專題調研組,對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深入到相關部門、仙人灣瑤族鄉、羅子山瑤族鄉、黃溪口鎮中心衛生院、中心小學實地調研,聽取相關部門、基層群眾、民族鄉負責人、人大主席、人大代表等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對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客觀的調查了解,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少數民族基本情況與分布特點
辰溪縣是少數民族散雜居縣,全縣總面積1990.3平方公里,現轄23個鄉鎮,全縣總人口53·31萬人,有瑤、苗、侗、土家族等34個少數民族,共6·7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2·74%,其中5個民族鄉(羅子山、蘇木溪、上蒲溪、后塘、仙人灣瑤族鄉),民族鄉總人口數超過7萬,全縣民族地區面積為 366·83 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8·5 %,各民族鄉地處偏遠,受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產業發展水平偏低,經濟社會發展及公共服務保障相對滯后。縣城及23個鄉鎮均有少數民族,呈“大雜居、小聚居”分布態勢,是全省少數民族鄉最多的散居縣之一,也是全省自治縣和少數民族過半縣以外少數民族較多的縣之一。辰溪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民風淳樸,底蘊深厚,有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茶山號子”、“辰河高腔”,有“雙嗩吶”、“山歌”、“腰鼓”、“吹木葉”等民族風情藝術,有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上蒲溪瑤族鄉五寶田村,民俗文化獨特,極具旅游開發價值。
二、 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總體情況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作為縣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五大主題活動”之一,自2009年開展至2019年在市民族團結進步行動組委會的精心指導、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組委會各成員單位的全力配合下,始終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兩個共同”主題,堅持法律監督和工作支持相結合,在宣傳貫徹黨和國家民族政策及民族法律法規,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改善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是宣傳教育持續推進。
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決策部署,持續開展“民族政策法規宣傳月”活動,舉辦民族知識競賽和“七進”主題活動,對“茶山號子”、“辰河高腔”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宣傳力度逐步加大。
二是努力保障少數民族各項權益。一是
切實保障政治權益,按照相關要求,加大對少數民族干部的任用和培養力度,本屆縣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有5人是少數民族,人民政府組成人員有6 人是少數民族,5個民族鄉的干部總數為197人,其中少數民族干部125人,占63·45%,少數民族領導干部數占領導干部總數超過60%,民族鄉人大主席或者副主席或者副鄉長中有建立民族鄉的少數民族公民。
二是
落實各項民族政策,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努力抓好民族成分登記服務工作及少數民族高中畢業生高考優惠加分資格審核工作,確保“零失誤、零差錯、零上訪”。
三
是
充分尊重風俗習慣。我縣支持傳承和保護少數民族的節日、飲食、禮儀、喪葬、宗教信仰等民俗習慣,如民族風情方面,保留鮮明的瑤族特色,每年農歷“三月三”慶廟會,“十月十六”紀念盤王等;風俗習慣方面,保留有古老傳統的信奉,祭祀“高坡大王”、“梅山神”等。
三是全面推進散居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一是
持續幫扶散居少數民族發展。縣級財政預算每年安排民族鄉人均公用經費超出其他鄉鎮3000元,2020年起將每個民族鄉專項工作經費由原來的3萬元調增至十萬元,每逢鄉慶,資金整合和傾斜力度更大,如2019年后塘瑤族鄉等3個民族鄉30年鄉慶,縣級財政為每個鄉安排30萬元專項工作經費,含省、市專項支持資金在內共為3個民族鄉整合各類資金2500多萬元,極大的改善了民族鄉的面貌,提升了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借助脫貧攻堅、鄉慶等機遇,民族地區的水、電、通訊、衛生、教育、文化基礎設施較以前明顯改善。
二是
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加快。轄6鄉1鎮的黃溪口鎮中心衛生院的建設和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群眾就醫條件得到較大改善;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得到穩步提升,5個民族鄉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生畢業率達100%;科技、文化、社會保障等事業發展不斷惠及散居少數民族群眾,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三是
加強了民族文化傳承和保護。注重對瑤鄉非遺文化保護,在羅子山瑤族鄉建立“茶山號子”培訓基地,并著力做好瑤鄉文化遺產申報工作,通過挖掘整理,積極申報了《茶山號子》國家級非遺項目,《辰溪雙嗩吶》、《辰溪山歌》、《辰溪瑤族盤王節》等市級非遺項目。
四是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有亮點。
通過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大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全力為散居少數民族和民族鄉辦實事、辦好事,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七進”活動,創建活動成效明顯,2014年,上蒲溪瑤族鄉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2019年,上蒲溪瑤族鄉五保田村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
三、當前創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 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
一是
組織領導有待進一步加強。近兩年來,由于機構改革及縣級領導班子分工調整,機構改革后沒有進一步明確組委會成員單位及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創建工作力度時強時弱,部門之間的配合還很不夠。
二是
各級各部門對民族事務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學習和宣傳不全面、不系統、方式方法單一、普及程度不高、干部群眾的知曉率不高,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氛圍不夠濃厚。三
是
縣人民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傾斜力度仍需加大,如對民族地區旅游基礎設施方面投入較少,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力度不足,作為全省少數民族鄉最多的散居縣之一, 也是全省自治縣和少數民族過半縣以外少數民族較多的縣,縣人民政府在編制預算時目前尚未設立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用于重點扶持全縣散居少數民族發展經濟社會事業。四
是
落實民族法律法規政策中部分較為抽象的條款缺乏具體、細化措施 。如《湖南省散居少數民族工作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教師、醫務人員、科技人員到民族鄉和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鄉、鎮工作,對長期在邊遠民族鄉和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鄉、鎮工作的,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優惠待遇,調研發現,目前對醫務人員、科技人員還未出臺具體的、明確的相關政策及措施;《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民族鄉和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鄉、鎮特色村寨的規劃、建設、保護和利用,對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給予扶持,而我縣近幾年來在特色村寨建設、保護、利用方面雖做了一些工作,但縣本級財政尚未設立專項資金予以扶持。
(二)我縣民族地區發展相對遲緩。
一是
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依然不高。特別是5個民族鄉因地處偏遠、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依然薄弱、林耕地分散,產業規模化程度小,加之缺乏能人帶動,產業發展總體水平較低,缺乏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公共服務設施較其它鄉鎮相對落后,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艱鞏固任務依然較重,文化旅游業發展也較為滯后。
二是
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薄弱。以交通為例,各民族鄉以行政村來衡量,通暢率較好,但黃溪口片區主干道部分路段的路面較窄、路況較差,影響民族地區群眾“大出行”需求。
三是
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存在差距。民族鄉的教育事業相對滯后,經費投入不足,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教育教學質量難以整體提升;醫療衛生事業也相對滯后,鄉級衛生院專業人才緊缺,村衛生室醫技人才困乏、執業水平偏低;各民族鄉民族干部后備力量不足,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總量小、結構失衡,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無法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以羅子山瑤族鄉為例,戶籍人口8000多,但常住人口只有3000多,且多數是老人和兒童,人才缺乏成為未來鄉村振興的制約因素。
四是
民族文化保護亟待加強。當前瑤鄉文化的挖掘、保護、傳承后繼乏人
,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和文化的變遷,瑤鄉傳統文化傳承人處于后繼乏人、技藝失傳的狀態,截止目前,瑤鄉文化省級以上傳承人2人,市級傳承人3人,平均年齡為56歲,由于年輕人大量外出打工,對傳統文化接觸甚少;學校雖然編寫了部分瑤鄉非物質文化遺產課本,也聘請老藝人來教學,但很多家長不重視,導致大多數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不高;經費投入不足,瑤族地區經濟本身不夠發達,沒有專項保護資金和多元的資金來源渠道,影響了瑤鄉文化的開發利用,傳承人的培訓經費也比較少,很多培訓活動無法正常開展。
(三)服務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是
機構力量有待加強,機構改革后,體制機制尚未完全理順,縣民宗局業務人員偏少,目前工作力量不足;基層民族工作人員多為兼職,上級對下級的民族工作指導也很有限。
二是
來辰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管理和服務有待加強,主要是各部門重視程度不一、相互協調不夠、綜合執法難度較大、工作合力不強,造成管理服務水平不高,工作較為被動。
四、下步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為深入持久有效開展好我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找準差距,切實增強民族團結進步行動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各級各部門要清楚的認識當前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切實增強做好民族團結進步行動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一要著眼發展大局提高認識。
民族工作事關全局、事關長遠、事關根本,民族團結進步行動工作,包括華僑旅游宗教對臺工作,是黨和國家全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政治性、敏感性很強,這就需要我們準確認識當前民族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著眼全局,做到自覺看齊、主動跟進,堅決落實。
二要立足縣情實際提高認識。
我縣是全省少數民族鄉最多的散居縣之一,也是全省自治縣和少數民族過半縣外少數民族較多的縣之一,共有瑤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等34個少數民族,民族地區人口17萬多,超過全縣總人口的30 %,由于歷史、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5個民族鄉地處偏遠,自然條件差,鄉域經濟發展還相對滯后,有些工作開展不夠平衡,脫貧攻堅鞏固、加快發展和維護穩定的任務還相當繁重,這就需要我們結合實際,突出問題導向,進一步提高認識、總結成績、推廣經驗、解決問題,把我縣的民族工作做實、做好。
三要緊扣活動本身提高認識。
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已連續開展多年并取得較好的成效,但受方方面面因素影響,特別是各級各部門認識高度不一、重視程度不一、投入力度不夠等,推進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下一步要進一步強化認識,切實認真抓好落實。
(二)突出重點,著力推進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全面、深入開展。
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主要目的就是宣傳民族政策法規,總結推介先進典型,倡導良好風尚,鞏固民族團結,促進散居少數民族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這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多,工作內容多,工作任務重,各級各部門要廣泛開展調查研究,聚焦創建主題,突出工作重點、扎實有效推進工作。
一要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各級各部門特別是組委會成員單位要努力在促進發展、促進民生、促進和諧上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要從少數民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把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統籌區域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與維護民族地區安定團結大好局面、促進社會和諧的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加大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幫扶力度,在政策、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更多的優惠和支持,采取更多的幫扶措施,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解決好少數民族群眾和民族鄉生產生活方面的實際困難,確保黨和國家的各項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落到實處,不斷提升散居少數民族的幸福指數。
二要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
各級各部門特別是宣傳部門要把宣傳教育貫穿于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全過程,要結合“七進”活動,采取各種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全縣各行各業廣泛深入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及民族法律法規特別是《 湖南省散居少數民族工作條例》、《 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廣泛宣傳改革開放以來我縣民族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民族鄉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廣泛宣傳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擴大創建工作影響力,提高全社會對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各級各部門貫徹實施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服務少數民族、服務民族地區的責任感,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要持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的工作來抓,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多渠道、多途徑、全方位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組委會各成員單位要繼續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七進"活動,著力打造示范點,以點帶面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不斷推向深入。特別是民族地區,要按照創建活動的要求,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一步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力求出實招、創特色、求實效,爭取成功申報1-2個省級創建示范點。
四要繁榮少數民族文化旅游事業。
要加強少數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力度,傳承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民俗傳統文化,積極支持開展具有民族特點的文化、藝術和體育等活動,豐富少數民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大民族地區特色村寨的規劃、建設、保護和利用,保留特色民居建筑原貌,對民族特色村寨建設給予扶持,極力爭創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按照縣“十四五”規劃,突出打造羅子山風景區,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改善民族地區旅游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瑤鄉特色的民族地區精品旅游線路,助力民族地區群眾增收,提升我縣文化旅游品位。
(三)強化措施,不斷提升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總體水平。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
2019年機構改革后由于領導分工調整,一些單位撒并,近2年來對組委會各成員單位工作缺乏統一領導,工作溝通和協調力度減弱,要參照市級進一步明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健全由分管領導親自抓、成員單位積極參與、組委會辦公室牽頭協調的工作機制,做到“事情有人做、工作有計劃、經費有保障”,并加大對相關部門和鄉鎮的考核力度,督促工作落實。
二要形成工作合力。
各級各部門特別是組委會成員單位一定要切實擔起責任,根據職責分工,發揮職能優勢,既各司其職又密切配合,加強與鄉鎮的聯系銜接,共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并自覺接受人大監督;要廣泛組織、積極動員機關、學校、社會團體參與到行動中來,匯聚各方資源,形成強大合力,協調有關方面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貢獻力量;要通過努力,力爭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抓出特色、抓出影響、抓出成效。
三要進一步提升創建和服務水平
。要按照《湖南省散居少數民族工作條例》的相關規定,定期對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開展表彰、獎勵;嚴格執行關于民族鄉鄉長由建鄉的少數民族公民擔任的規定,在招錄公務員、提拔干部、定向培養教師、醫務人員和科技人才等方面,給予散居少數民族一定的照顧,保證散居少數民族干部人才隊伍的持續發展;要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加強民宗、公安、城管、教育、衛健等部門的配合力度,逐步完善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的服務管理,重點解決好外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來辰經商的有關問題,建立有效的協作共管機制,妥善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切實維護全縣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大局。
四要持續加大投入。
要按照《湖南省散居少數民族工作條例》第九條的相關規定,在編制財政預算時,安排一定數量的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含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經費),重點扶持少數民族地區改善基礎設施、發展民生事業、傳承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加大對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利用和開發,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打造具有瑤鄉特色的文化旅游業,全面提升我縣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努力實現縣域內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上一篇:
破解道路暢通的“密碼”——市人大常委會開展《懷化市機
下一篇:
懷化邊遠山區農村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現狀之思考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網站APP二維碼
TOP
回到頂部
欧美精品午夜久久久久久